繪本介紹-開往遠方的列車

2009120414:51

  

 

 文:伊芙‧邦婷

圖:羅奈德‧希姆勒

譯:劉清彥

出版社:和英出版社


故事內容:

    在開往遠方的列車上,乘坐著十四位等待被認養的孤兒,火車每停靠一個站,孤兒們就要下車排列讓人挑選認養,長得可愛、漂亮、體格好的孩子會被優先選上,幸運的孩子開始有人予以關愛與照顧,但大部分的孩子卻成為廉價勞工,火車過了一站又一站,但孤兒瑪莉始終沒人收養,列車繼續開往「遠方」……


閱讀感想:

      這是第一本讓我看到流淚的繪本。

      記得第一次接觸這本書,是在劉清彥老師的演講上,配合著音樂,老師念了這一本書,印象很深刻,那一天好多人都哭了。心疼著這些孤苦無依的孩子,因著時勢變遷,他們無奈而被迫被遺棄。孩子為了爭取自己的幸福,每一站下車總會以最佳的狀態來吸引認養人的注意,但諷刺的是,有些認養人只是想要選一些孩子來幫他們做事。

      這本書讓我回想起大三暑假的生活。在未婚媽媽之家實習,看著一個個被自己原生家庭所放棄的小媽媽們、看著一個個無法讓小媽媽們扶養而被迫放棄的小嬰兒們。除了感嘆這社會上不公平外,我不清楚我可以做些什麼。

      在學習著為小嬰兒尋找認養家庭的過程中,我氣憤、心疼亦無奈著。這些小嬰兒們都是在不被期待的狀況下來到這世界,由此可知,當他們還在小媽媽肚子裡的時候,便沒有受到細心的呵護與照顧,小媽媽們仍持續著以往抽煙、喝酒、跑跑跳跳.....等許多不良的習慣,當胎兒令她們不舒服時,她們會拍打自己的肚子、辱罵著另一個小生命。很心疼這些孩子,不論是小媽媽或是小嬰兒。小媽媽們在沒有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,自然沒有學會如何愛人,她們只懂得用大人對她們的方式去對待她們的孩子。而這是一個循環。在未婚媽媽之家的小嬰兒們是幸運的,因為在這裡會有想愛他們的人來領養。

      看了這本書,之所以讓我想到這些嬰兒們,是在於領養人挑選嬰兒就像書中挑選孩子的畫面一樣。正如上述談的,孩子是在不被期待的狀況下出生,所以在這個機構裡,健康的嬰兒是很少的。礙於文化背景的差異,台灣人會來領養絕大多數是因為自己無法生育,想要有一個自己的''親生小孩'',所以在挑選的過程中條件也額外的多,例如:生病的不要、殘缺的不要、原住民的不要、不同血型的不要...等。印象很深刻,一對夫婦很開心的抱了一個孩子回去,不久之後孩子被退回來了,理由是,阿嬤說那孩子是''斷掌'',很無奈也很心酸。相較於外國人,在領養上,大多數都指定要一些台灣人不要的孩子。這就是種族的差異,台灣人盡可能的做到永遠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是非親生的事實,而外國人,由於膚色原本就不同,所以他們也不忌諱的與孩子談論他們的親生母親,身為一個社工,對於這點,只能說....台灣人啊!!

     孩子是我們的寶貝,沒有人喜歡一出生就是殘缺就是生病,但這些孩子來到這世界上,就有權利擁有被愛與幸福。在這未婚媽媽之家的孩子是幸運的,但還有多少孩子在社會的角落等待被愛呢?

這是一本好書,好書是值得被珍藏的。


 延伸閱讀:

      這本書的文字很多,且沒有注音,適合與較大的孩子做分享。可帶領孩子看到自己的生活與家人。

      記得有次與孩子分享這本書,有個孩子跟我說,他們沒有爸爸媽媽很好,這樣就不會天天被打。聽見孩子這樣的分享很令人心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