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在教室裡讀繪本如何在教室裡讀繪本

2008092617:36

 如何在教室裡讀繪本

---低年級繪本共讀示範記錄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緣起

200111月應新莊市光華國小的邀請,到學校進行一年級的繪本教學示範。該校一年級有24個班級,我們兵分兩路,分別在同一時間對不同的班級讀繪本,在短短一個月中,每個班級都會有三次的繪本教學示範。

一開始,我們便把這次活動視為一個「實驗」,希望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寶貴經驗,所以,雖然時間決定得頗為倉促,我們還是密集的相聚 討論,完善做了事前準備。

首先,我們配合三輪回教學選定三套書,第一輪兩人先各持一、二套,第二輪則統一用第三套書,活動中,不管怎麼輪,每個班級都會完 整看到三套書。

接著,由我設計表格,將每次活動觀察用條例記錄下來。我們兩人雖然同住新莊,卻一南一北相距甚遠,又活動場次密集,根本抽不出其 他時間聚會,所以,就利用網路郵件互傳的方式,把記錄完整的留下來。

說明

我們活動進行的方式分為兩個階段,第一個階段是由我們唸故事給孩子聽,第二階段是讓孩子自由翻閱這些書本。會採用這樣的方式,是 依據繪本的特性及親子共讀的理論,我們希望經由我們的繪本演奏,讓孩子感受閱讀的樂趣及吸收良好的兒童文學作品。而在這次活動過 程中,我們證明為孩子讀繪本確實能夠達到前述的效果,其中更高興的是,多數老師也因為親自參與而肯定這樣的做法。當我們聽到老師 說:「我從來都不知道讀繪本能夠這麼吸引小孩,以後我也要做做看!」時,心裡頭真的感覺無比喜悅。

在學校教室讀繪本看似簡單,其實施行起來卻頗有難度,因為每間教室的擺設不一樣、學生的學習態度也不一樣,我們兩個人面對24 個陌生的教室,雖努力想要達到預期的效果,卻也明顯感受到其中的挑戰,我們從這次活動中觀察到許多值得探討的現象,我們認為:長 期在學校服務的故事媽媽、或有心推廣兒童閱讀的人士,對於如何把文學閱讀帶入學校教室的議題應該會有興趣,所以把過程整理出來, 希望藉由這份故事媽媽刊物分享給大家!

內容:

  方位與距離   

在教室唸繪本首先要面對的是「位置問題」,我們看到這24個班裡的教室擺設不一,計分為四種:

1.排排坐面向講台

2.桌椅併靠分六小組

3.排成三大排

4.扇形加特別座。

在進行第一階段「唸繪本」時,有的老師會把學生集中到「閱讀角」,這樣的好處是孩子能夠近距離看到圖片,缺點是孩子會互相推擠, 在身體相互碰觸的情形下情緒較亢奮,時有衝突或口角產生。

如果不把孩子集中,讓孩子坐在位置上,面對桌椅排成直排的教室,我們的 改良辦法是請後半段同學挪到前半段的走道上,而其他的位置我們則順其自然,譬如有的孩子會主動坐到前面的地板,只要不引起騷動, 我們不會有意見。

我們較在乎的是我們站或坐著唸故事的位置和角度,通常我們會以張開的書本為中心點,將書面向孩子(身體則不一定 ,有時側著。),距離的遠近以兩邊第一個位置為調整標準,儘可能在書不用左右移動的情況下,讓這兩個位置的孩子能夠輕鬆的看到書 ,如果距離無法再拉遠,只好以定點調整畫面角度的方式來彌補。

唸完繪本後進行第二階段「孩子自行共讀」,這時教室分為六組的班級較容易經營,我們只要把書分為六組,讓他們看完後自行交換就行 了。

排排坐的班級我們用一排一排輪流的方式進行,最麻煩的是扇形加特別坐的,我第一次的作法是把書放在前面的特別座桌上,請孩子 們自行就自己想看的書圍成一圈,結果造成秩序大亂。

第二次我換成把書分散放到六張桌子上,讓他們以就近成組的方式進行共讀,情況 才獲得了改善。

技巧大考驗

第一階段進行的成敗取決一個關鍵,那就是「聲音」,其實孩子們對於遠遠的看圖片、影帶甚至看不太清楚圖片都能夠接受,因為他們知道等 一下就能夠拿到書,這時,吸引他們的是聲音的呈現,所以繪本演奏的技巧-即說故事能力就很重要了,而除了本身說故事能力外,輔助 的工具也是關鍵之一,我們的共同經驗是麥克風的好壞對故事影響非常大,效果好的麥克風可以把我們的技巧完全展現,而效果不好的麥 克風卻讓我們備感洩氣,不僅聲音表達不清楚、有時還中斷故事的進行。

第二階段孩子自行共讀時,我們觀察到孩子的表現分為以下幾種

1.跑去畫黑板

2.坐著發呆

3趁機玩起來

4.忙著仲裁同學之間的糾紛

5.佔著書不給人家看

6.從頭到尾唸給人家聽

7.到處遊走不把書看完

8.急忙去搶書

9.自己靜靜地讀。

大部份的孩子都喜歡看書,只有少數孩子會有前述第1-3項表現,我們覺得這少數幾個孩子應該獲得更多的關愛和照顧。

至於孩子共讀時的整組表現,我們把它分為能夠合作、和無法合作兩種,我們觀察到,能夠合作的組通常成員較為活潑、且願意解決問題 ,在這些組裡,我們會看到一兩位領袖形的孩子,他們會維持秩序、要求別人遵守遊戲規則,有的會帶頭唸書、有的拿著書唸給大家聽。 無法合作的組在共讀時成員紛爭不斷,有時候搶書搶成一團、有時候成員彼此叫罵,還有一兩個組是整組死氣沉沉,發呆的發呆、畫黑板 的去畫黑板,書擺在桌上只有一個人在看,看完也不知道該怎麼做。

我們在進行第二階段時會詳細說明遊戲規則,為避免搶書,我們的遊戲規則是:由組長上來拿書、看完後要經彼此同意才可以交換、不想 看本組書的人可以自由到其它組去看、保持一個人翻書。對於這些才適應小學生活兩個月的孩子而言,我們的出現其實又造成他們適應上 的挑戰,我們並不敢期望他們能夠一次就養成這樣的合作共讀習慣,所以雖然有規則,在進行中不盡人意時,我們並不會急著去糾正。

我們也發現老師願意參與活動或本身較認同這種方式的班級,孩子較能合作與一起共享閱讀的樂趣。我在第三輪時特別做了簡單的調查, 發現老師很熱忱、很投入的班級幾乎每本書每一組都輪過並印象深刻;老師明顯不歡迎我們的班級卻輪不到三分之一(回家對照記錄才發 現關聯性)。這樣的發現,讓我們更加體認到老師的教養態度對學生影響的重大。

後記

我們的記錄還包括孩子對書本的反應,那個部份也很精彩,有:關於演奏技巧的反省、和孩子互動的過程、老師的反應等。

唸故事時,孩 子真誠的回應往往是促使我們成長的養分,雖然我們帶去的書被孩子們翻破了( 24 個班每班有三十多個孩子),但是我們的心中卻感到很歡喜。撫著傷痕壘壘的愛書,心中漾起的是和孩子們共讀的回憶,我們的書雖舊、 雖破,卻重了不少,因為裡頭佈滿孩子們的「手跡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