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管教有效嗎?

2009060814:39
  身為自由工作者的我,幸運地得以利用孩子上學的時間工作,而得以有更完整的時間陪伴孩子。
更重要的是,我因此而有餘裕可以偶爾停下來思考一個問題:「我的管教方式有效嗎?
因為,我經常發現,我對孩子的要求,如果孩子做不到,可能是我的管教方式出了問題。

    孩子在班上有許多要好的同學,幾乎都是男生。

 

有一位同學的媽媽是上班族,雖然忙碌,但卻經常特地請假來協助班上的活動,個性十分熱心。

在 一兩 次的閒聊後,這位媽媽告訴我,孩子是家中最小的男生(上面有兩個姐姐),也是最令她頭痛的一個孩子。

其實,她不說我也看的出來。因為這個孩子和媽媽在一起時,就像脫韁的野馬,難怪媽媽有點管不動。

   前兩天,這個同學邀善存到他家中玩,我得以有機會更深入觀察他們母子的互動模式。

原來,這位媽媽和孩子說話的口氣很急,幾乎都是用命令式加否定句的句型。

 

我在她旁邊坐了五分鐘之後,就有些坐立難安,因為覺得她在外人的面前毫不考慮到孩子的感覺而不斷叨唸,連我都有點不自在。

 

但矛盾的是,孩子對她的斥責好像充耳不聞,依舊玩的很高興,大概是早已習慣這樣的嘮叨了吧!

又或許,是因為媽媽的嘮叨對他沒有造成實際的傷害和損失,因此他也不在意吧!過了兩個鐘頭,孩子的父親回來了,媽媽偷偷告訴我,孩子會被他的爸爸修理。

我在納悶,所謂的修理是指什麼?

是體罰,還是另一番口頭訓斥?

是因為媽媽管不動,所以要由爸爸扮黑臉嗎?

 

    善存比這位同學小一個月,但是在作客的過程中,他表現出絕佳的風度-不搶玩遊戲、看到對方的爸爸回來,立刻前去打招呼,且當我告知他回家時間時,他並沒有耍賴或拖延,就認份地和我回家。

 

他這樣的表現令我訝異,但我想,或許是因為平日我也給予他相當的尊重吧!其實,我不敢說自己有什麼管教孩子的妙招。

 

只是,我已經會盡量避免用立即式的情緒反應來斥責孩子,因為我發現當孩子一再接收我的訓斥後,他也會用同樣的方式表達他的不滿。

 

現在,如果遇到我在意的事情,我會試著用緩慢、低沉而堅定的語氣讓他知道我的不滿,而不是先發一頓脾氣或嘮叨不停。

 

譬如他經常在吃完東西或玩完玩具後忘了收拾,以前可能我會生氣地叫他去收。

但後來我發現他真的是沒記性,因此我會請他自己去客廳看看是否有玩具(或食物)沒收乾淨,我只是提醒他做好該做的事,卻沒有因此而讓自己情緒變差。

 

   此外,我幾乎很少會在外人面前不留情面地斥責孩子。

因為,孩子不是罵給別人聽的。

 

如果孩子在外面表現的不佳,我會難過,但仍會顧全他的尊嚴,而在回家後或睡前再告訴孩子我對他的行為的想法和感受,並希望他下次能夠改進。

 

通常在這種情況下,孩子的心緒比較穩定(有時在外面心情會比較亢奮),也比較能夠思考和感受我說的話。

 

我覺得孩子如果在外面表現不佳,必定是在家裡的管教方式就沒有和孩子的行為對焦,因此,管教還是得回到家中才有用。

    我很想找個機會告訴這位媽媽,不是你的孩子特別皮,而是你管教的方式不對。管教是一種威嚴的展現,前提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。

 

如果心態上就覺得孩子不會約束自己,所以每件事都要唸,他才能達到要求的話,不僅父母自己辛苦,孩子也相對地依賴,或是故意反其道而行。

 

此外,當父母不假思索地用直覺反應唸孩子,卻沒有讓他意識到行為的後果時,他無法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,他最後的妥協可能只是因為被唸煩了,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意願。

    仔細想想,這樣熟悉的情景,是否也出現在我們的童年當中?

 

換句話說,許多人對孩子的管教方式,也是不自覺地承襲了上一代的教養方式。

 

如果不能看清楚這層的話,和孩子日復一日的相處,恐怕很難感受到孩子成長的喜悅,而徒然浪費許多不必要的力氣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