〉孩子肥胖 小心沒自信 /呂政達

2009100513:30
親子36計

最近英國報紙刊登研究報導說,自信心低落,生活控制力較差,較有憂鬱傾向的兒童,成年後會有機會比較肥胖。

從「自信心低落」到「生活控制力較差」,再發展成「憂慮傾向」,其實是發胖的三部曲。

我們發現許多有憂慮傾向的人,從青少年期自信心分數都不高,但他們在青少年時期為什麼自信不足,卻有著各自表述的故事。其中,家人過度重視外表、體重,曾遭到嘲笑可能扮演關鍵因素。

「自信不足」更容易聯想起的兩個字是「自卑」,許多人在童年和青少年階段其實都難逃自卑感侵襲。我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得出結論:請不要在自卑感的影響下吃東西,一旦建立起飲食習慣,體形發福後,「自卑」和「尋求飲食慰藉」會形成循環關係。也不要一直斥喝孩子的暴飲暴食,請先了解、安撫他們有沒有因自卑感而吃下過多食物的傾向。

最關鍵的原則是,如果形成了導向肥胖的飲食習慣,就會出現滾雪球現象。

1975年心理學家赫曼(C.P.Herman)和麥克做過這樣的實驗。

他們給每位受試者一份到三份奶昔,接著再給兩杯冰淇淋,請受試者嘗出冰淇淋的口味。

受試者以為實驗目的是要說出對冰淇淋口味的意見。

其實是想看他們先吃了奶昔後,還能吃多少冰淇淋。

結果,剛剛已吃下三杯奶昔的人,反而比只吃一份奶昔的,吃下更多冰淇淋。

原來我們以為,已經吃過三份奶昔,應該比較沒有胃口吃冰淇淋,結果卻剛好相反。

許多力行節食計畫的人會失敗,其實在實驗中看得一清二楚,當你動念想:「我只吃一個就好,不會怎樣。」就是「自信不足」的失敗濫觴了。

心理學家說:「心理上的無力感,會使你一旦開始吃點心,就會吃個不停。」

這個實驗也讓我們更加了解,為什麼自信心低落的兒童,日後會變得肥胖?

然而,你也想好應該怎樣幫助孩子了嗎?

【獻計】

父母知道怎樣教孩子寫功課,卻常不知道自信心怎樣教。

放到「飲食習慣」和「體重管理」上來,建議用「轉移目標」的策略,不讓孩子養成「情緒低落就暴飲暴食」的習慣。

不要用斥喝、責罵、禁止孩子的「自卑」或「自信不足」,這樣只會造成反效果,反而是要重視培養孩子的幽默感和社交技巧。

自卑、自信不足的孩子會更常有躲開眾人的傾向,他吃東西時也許你不會在場,因此,生活環境裡,請不要出現你不想讓孩子吃進肚子的食物。